利用iPS细胞和其他技术,一个欧洲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地从人类细胞中创造出受精卵(胚胎),在受精后五到六天,并在体外重新创造出植入的开始,即卵子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。 这是一项突破性的成就,可能可以阐明不孕不育的原因和开发治疗方法,但它也是一项人工创造生命之初的技术,可能会引起伦理方面的辩论。
利用iPS细胞繁殖植入 无限接近“人造人”为不孕不育寻求原因
这些结果于3日发表在科学杂志《自然》的网络版上(
由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用胚胎干细胞(ES细胞)和iPS细胞创造了与受精后五到六天发现的胚胎非常相似的囊胚,而iPS细胞可以转化为各种细胞。 该团队还使用了一个类器官,一种由人类子宫内膜组织制成的微型器官,类似于子宫内膜,并证实它能粘附在子宫内膜上。
在不孕症的试管婴儿治疗中,细胞被培养直到成为囊胚,然后被植入子宫。
领导该小组的尼古拉斯-里夫罗解释说:"在这个实验中,我们能够以一种令人惊讶的可靠方式模拟植入的第一步--附着在子宫内膜上。 当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,然后在数天内进入内膜时,就完成了植入。 植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,目前我们只建立了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第一步的模型。
有一项国际规则,日本已经采用,受精人卵在受精后的培养时间不应超过14天,因为这可能导致生命的诞生。 这项研究不是针对受精卵本身,而是在相当于受精后13天时停止培养。
创造人造胚胎的技术于今年3月发表在《自然》杂志上,两个海外团体表示他们已经成功了。 然而,该技术仍被认为处于起步阶段,一些人指出,它更接近于比囊胚稍大的胚胎。 这一次,他们开发了一种不同的技术,并成功地生产了一个囊胚。